|
关注教育两大新举措
上周,晚报刊发了教育方面的两大新举措:一是17日的《扬州“组合拳”重击有偿家教》,教育部门下了大决心,采取行之有效的“5举措”,对有偿家教动了真格;二是19日的《学校饭菜校长先尝“第一口”》,要求值班校领导和教师必须每天、每餐、每个品种先于学生品尝或食用学生餐。
笔者希望以上两项制度要长久坚持下去并切实做好。从维护教师的形象和尊严出发,向有偿家教永远说不。希望校长切实承担起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,从源头上予以治理,在食堂管理上层层把关,做好学生食品安全的保护神。
读者 周祥龙
充分挖掘隋炀帝文化遗产
19日晚报A15版《“麻胡子”吓小孩也和隋炀帝有关》,是对曾经参与隋炀帝传说“申遗”的扬州非遗专家管世俊的一篇专访,介绍了围绕着隋炀帝与扬州的关系衍生出的一系列传说,如开运河、看琼花、葬雷塘。我们应该对历史抱着敬畏的态度,厘清民间故事和历史真相的关系,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,通过深入研究和发掘,还原历史真相,做大做强隋文化研究。
评报员 维扬书生
老人建丰碑传承爱国精神
高邮市朱堆村年逾花甲的杨文华老人,奔波一年多,撰写了近2万字的先烈材料,多方筹措资金为本村19位烈士建起了一座纪念碑。16日,晚报刊发的《一位老人和一座烈士丰碑》让读者为之感动和感慨。
杨文华老人呕心沥血为家乡烈士树碑立传,将其打造成一个浓缩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其精神可嘉。这篇报道在讴歌老人的同时,更有其深远的意义和作用,也就是:牢记历史,勿忘国耻,继承爱国传统,弘扬民族精神,将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。
来源:扬州新闻网-扬州晚报 作者:仲冬兰 |
|